< 返回

三个争议的场域 | 展览史研究员公开招募

2024年4月25日

由广东时代美术馆与时代艺术中心(柏林)联合招募

 “中国前卫艺术”展览中黄永砯作品,柏林世界文化宫 (1993)

由蔡影茜和于渺联合策划的“三个争议的场域-漫长的九十年代及其当世寓言”将于2022年9月-12月在时代艺术中心(柏林)举办首站展览,现就项目研究需要,征集在泰国、柏林、伦敦、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各招募一名展览史研究者组成研究小组。

项目尝试聚焦1990年代发生的三个展览,将其中交织的故事、作品、城市和思想,重新放置于它们跨国巡回的图谱和场域当中,聆听和审视冷战结束后漫长的九十年代中,欧洲和亚洲的多频共振。这三个展览分别是:1993年首展于柏林世界文化宫的“中国前卫艺术”及其系列巡展——这系列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当代艺术;1998年于伯恩女性美术馆举办的“半边天”——该展览是德国机构针对1996年在伯恩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展览中一个女性艺术家也没有的情况而发起的;1997年至2000年在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不同城市(维也纳、波尔多、纽约、弗雷登斯堡自治市、伦敦和曼谷)展出的“运动中的城市”——这一标志性的国际项目记录了加速全球化的亚洲城市及其文化激流。这些展览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关键事件,也是跨国交流和建设性争议产生的场域。社会过程、艺术项目、文化代理人、机构立场和城市空间的合力,共同塑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典范、亚洲艺术市场的崛起、东西二元意识形态的固化,以及新的有关性别、民族和城市身份等回荡于千禧年后的当代寓言。

通过推进中的访谈、档案的重组和新旧作品的呈现,“三个争议的场域——漫长的九十年代及其当世寓言”试图解绑催生这些事件的文化网络,并呈现其中多样化肌理和推动者。这些有关中国或亚洲当代艺术的展览,受到来自本土及外部的全球化驱动,将国别化、区域化的框架和图像,与去民族化、国际化的意图,共同引入到策展实践和艺术语言当中。从今天的视角看来,这些巡回展览是在相互关切和关联中创造的多元世界,它们的争议性不可避免,与之相关的事件、人和物构成的星图,也透视出已成历史的九十年代充满相对性和偶然性的一面。

这个项目以文献及文献重演为核心的首站呈现,将于2022年9月在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展出。曾深度参与到这些事件的机构和个体,将作为推动研究的细胞;而不同代际的研究者和思想者,也将受邀以全新的目光,共同审视九十年代的深远影响和文化共鸣。


我们期待的研究员:

- 对于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历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继续研究的方法

-有能力对于当地的研究资源进行积极的发掘和整合

-有能力建立展览与跨国展览网络以及更广阔的历史脉络之间结构性的联结

-有着团队研究的意识,能够与团队积极沟通、共享资源

-我们对申请者国籍无严格限制,但需要能阅读中英文材料并进行相应得学术写作

项目团队将提供:

– 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及国际顶尖展览史研究、出版机构提供的专业指导,专题工作坊。

– 参与研究期间分二期获得共计人民币15000元(折合约2300美元)的资助

– 通过tm及TACB相关网络平台,动态呈现研究进展

– 研究成果于项目出版物呈现,出版物写作稿费另计

– 学术拓展资源拓展协助

时间节点:

– 申请截止:2022年2月15日

– 面试时间:2022年2月20-25日

– 结果知会:2022年2月28日

– 研究持续时间:6个月

– 展览呈现:2022年9月

– 出版呈现:待定

申请者需提交:

– 申请信 (请详细说明申请原因及个人兴趣,你的过往经历工作和/或兴趣能够为“三个争议的场域”得研究提供何种贡献,该项目对你的实践和发展有何助益)

– 过往研究发表或文章1-2篇

– CV

– 对申请者国籍无严格限制,但需要能阅读中英文材料并进行相应的学术写作

– 请将申请发送至邮箱 exhibition@timesmuseum.org

获选者工作范围及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获选者以兼职方式,在其所在地寻找当地材料、物件,并进行文献及研究工作

-对当地的相关个人及群体进行采访

-维持线上联络,与项目团队分享相关工作和研究材料

-参与每月线上研究阶段性汇报会议

-协助确定有关的数据、记录、书单、知识体系和专门知识的确认和整理等文献展览前期的基础工作

-参与研究成果的传播

研究成果提交方式

–  1研究相关访谈

–  1篇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或一场在tm 或TACB 平台上的公共活动(讲座、工作坊)


< 返回

2021年时代美术馆全年项目预告

2024年4月25日

需要的是希望

是时候改变对话了。过去最好宏大而需之甚少。未来最好越来越近。让我们放大当下和世界的空间。让我们继续走下去。让我们拿着一张粗糙的地图上路。理论和行动间可能有关联,但不一定前后相继。我们可能不会到达同一个地方,我们当中的很多人甚至哪里也到不了,但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出发,这就够了。我们也不是去往同一个地址,但我想我们可以一起走一段很长的路。我们当中的少数人说着殖民语言;但我们大部分人说着其它各种各样的语言。因为我们当中只有一些人能发声,于是我们诉诸文艺,我们认为他们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继续做着自己向来擅长的事:往回看。但他们现在收到了我们提出的新任务:去关心那些留在后面的人,把他们带到前方……

——《好好活着的宣言》,鲍温图拉·得·苏撒·桑托斯

林丛欣:猪仔叹和毒物赋

2021.3.13-2021.5.6
策展人:蔡影茜

Candice Lin, In my memory, it is raining inside my father’s house (Solaris), 2020

关键词:前景、个展、一路向南、病毒、移民、劳工、物质、生命机体、殖民现代性

“猪仔叹和毒物赋”将全面呈现林从欣的几个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一组聚焦移民与病毒传播历史的新作品。该组作品讲述华工作为廉价契约劳动力,如何在19世纪被卷入烟草、蔗糖、鸦片等经济作物的全球种植和传播链之中。林从欣是一位出生和工作在美国的华裔二代艺术家,她投入了十年时间研究人类与其它生命或非生命形态的复杂关系,对于种族话语在传染病控制、生命机体和知觉认知方面的塑造作用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本次展览当中,林从欣将通过虚拟现实、雕塑、织物、绘画和大型动力装置等多样的物质材料和语言,将移民、边界、病毒等与殖民现代性历史及当下息息相关的议题,带回到不同的虚构历史语境之中。

“林从欣:猪仔叹和毒物赋”中的新作品由时代美术馆、戈维特布鲁斯特美术馆、斯派克岛艺术中心三个机构联合委任。展览第一站于2020年8月在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开幕,第二站在广州展出之后,第三站将巡展至英国布里斯托。

*该展览原为2020年项目,因疫情原因延期至2021年

无用之用

三角洲行动之三:建筑在行动

2021.6.12-2021.8.8
建筑师:Atelier Bow-Wow(日本),Didier Fiuza Faustino(法国),源计划工作室(中国)
策展人: 侯瀚如
助理策划及研究支持:周政,梁健华

©Graziella Antonini

关键词:建筑、群展、珠三角、实效、非实效、规划、实验、无用、用、疫情、小区未来

珠三角地区全情投入全球化,催生了急速的城市化浪潮,也导致了生活方式的激烈转型,广东时代美术馆正是诞生于此一大环境的机构发明。对建筑和城市创作来说,这种城市扩张过程惊人地高速又极具创造力,本质上注重实效,不拘成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实验和发展后,现在正是探索和领会这一特殊的历史转变真正意义及其重要性的时机。另一方面,当下也是展望规划下一个转变的关键时刻。这让我们又一次向更为激进的实验过渡:开放一种“非实效”的可能,探讨“无用之用”的理念和实践。

过去一年的疫情,不仅给生活方式带来了强烈冲击,而且给建筑和城市空间,还有人工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互动带来了很多新的限制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珠三角以致更宽阔的区域未来的变化。这种“危机”也给予探讨小区未来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实体建造和虚拟方式互动的创造力上。有鉴于此,我们诚邀来自法国、日本和广州本地的三组建筑师——他们都曾在珠三角有所实践——共同发起一个相关的设计项目——一个进行中的展览,最终激发新的交流方式、对话行为和建立社会文化群体。这将为时代美术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其社区公共生活积极缔造者的重要使命开辟一个新的平台。

*该展览原为2020年项目,因疫情原因延期至2021年

小鹏(暂题)

2021.9.4-2021.10.31
策展人:翁子健

Huang Xiaopeng, Never before Have I Met Anyone with as Many Problems as You, 2003

关键词:回顾、艺术教育、潮汕、文化互译、民族主义批判

黄小鹏,潮州人,1978年入读广州美术学院,属优等生。据说,由于吸烟喝酒留长头发及听摇滚等原因,被认为是该校当期数一数二的“烂仔”;1990年代,小鹏开始旅居英国,从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潜心创作,却从未成为一位职业艺术家;2003年,小鹏回到广州,获邀任教于母教广州美院。他在2005-2012年间主持油画系“第五工作室”的实验艺术教学,成为了中国正规美术学院中当代艺术教学的先驱之一。2020年10月6日,小鹏因突发心脏病在柏林去世,享年60岁。

黄小鹏是他所处时代中的杰出人物。展览将由纵向和横向两条轴线构成。纵向者,通过对小鹏之作品及手稿的梳理,描绘出其创作生涯及艺术观之发展的轮廓,从早期的油画作品,到九十年代的装置,至2003年回国后形式更为多元的创作。横向者,聚焦于对“第五工作室”的研究之铺陈。“五工”的独特性格,很大程度来源于小鹏终身的理想主义及其对自由的向往,而小鹏在“五工”之实际境遇,又正是此等精神在当下社会情境种的缩影。展览拟邀请“五工”的学生们参与构造此展览,他们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小鹏所秉持的价值持续进行诠释。

离岸之歌

2021.11.27-2022.1.23
策展人:蔡影茜

Adrián Melis, Glories of a Forgotten Future, 2015

关键词:群展、一路向南、音乐、媒介化、流动、世界主义、社会想象

无论是在20世纪亚洲文化精英的跨国或去国轨迹里,还是在为生活所迫的移民劳工的日常生活当中,音乐作一个想象领域,都整合了不同阶层的文化和社会认同。音乐的世界是一个协商、参与和分享的世界,作为归属感和流动性的双重载体,音乐并非一种与历史和政治无关的文化形式,它所构成的全球领域,既是技术现代化和消费主义的结果,亦促成了记忆与概念的自由流动,以及不同观念和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随着采样、录制和传播技术的变化,音乐的生产和流通,越发成为一种媒介化的、与本真性无关的离散体验。透过技术、声音和图像的融合,固化的空间差异被压缩进声音基建的时间之流,凝结为跨地域和跨语言的社会过程。

“离岸之歌”试图呈现一种不为印刷文本记录的世界主义,一幅穿越地理及国家边界的声音图谱。项目将以音乐的流动及人的空间和身体记忆为线索,为我们带来远朋及近邻的图像与声音:其中包括艺术家和策展人,人类学家和文化学者,音乐人和酒吧老板,电影工作者和劳动者们创造的场景及歌单。

*该展览为群展,详细艺术家名单请留意之后展讯

叱咤于街中(暂题)

2022年3月-5月
研究/策展小组:李筱天、梁健华卢川

关键词:阳江青年、九十年代、自我组织、建筑、珠三角、现代性、日常生活、社群、公共空间

20世纪90年代,广东沿海城市阳江正夹裹在新旧交替中,混乱与机会并存,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新秩序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剧烈改造。“阳江青年”和朋友们在当地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尝试自给自足,筹建设计公司、书店、画廊及工作室,Ta们流连于家宅、街道、工地和娱乐场所中,工作与生活,创作与娱乐的界限尽皆模糊。由此筑织了来往密切又具创造力的社群和空间,并以此为依托链接外界。

与一贯认知不同,这些实践并未朝专业化方向转变,而是维持着游戏、游离的姿态,紧紧镶嵌在阳江街头生活中,在个体与公共之间游击,另辟蹊径去回应当时关于未来的期待。展览意在对90年代至千禧年初阳江及其周边的艺术实践和自组织进行研究性展示,以此对照日渐撕裂的今天,将Ta们拥抱社会现场的姿态及互助精神视为激发行动力的方法来考察,以期对共同处境有所感知,形成某种行动指南。 

“阳江青年研究项目”于2017年8月由黄边站发起,后与时代美术馆共同支持。

*该展览为群展,详细艺术家名单请留意之后展讯

超海驻递

一路向南 X 通向未来的路在你脚下

将于2021年共同发起“超海驻递”项目,面向全球南方的口岸城市及区域,邀请及征集艺术家、研究者和文化实践者,参与对口岸历史的替代性研究和目击纪录。这里所指“南方”并不受限于地理及地缘上的南北二元划分,而是试图以“南方”的认识论构建新的知识共享网路。“超海驻递”也是一个远程实施的网络驻地项目,来自不同地区的词汇、图像及实时文献,将与“通向未来的路在你脚下”的合作细胞孕育出新的研究路径。第一期的研究重点包括食品与织物、声音与建筑、民间仪式与神话等几个不同面向,获奖者将成为“通向未来的路在你脚下”合作网络的成员之一,由“一路向南”提供15000元资助,并获得在不同机构平台上的展示和讨论机会。详情请留意广东时代美术馆2021年1月的更多发布。

泛策展及生滚粥

泛策展自2020年起成为一个发散的、寄生于机构日常的工作和思考网络,它既是精细策划的研讨会、在线出版和田野考察,也是渗透于各个展览研究项目,并回应当下议题的发问和讨论。2021年的“泛策展”将启动以短视频、点映、剧场等方式呈现的线上线下系列,推进“一路向南”打开的研究面向和知识网络,而 “生滚粥”也将继续用艺术话题打开繁盛的现实。敬请各位留意我们的新动向和关注B站,并继续在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小宇宙或者荔枝FM上支持我们!

人民公园

空间项目“人民公园”将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改造,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向社区和公众开放。作为一个新型的自主交互空间、邻里中心、街道延伸,它将融合开放征集的小空间运营实验、多功能展示和使用平台、社群交流、公共讨论、社区实践等功能。我们鼓励美术馆观众和社区居民 “占据”这个空间,共同制定使用规则,共塑美术馆与公众、社区的关系。

城市实验室

策展人:刘阳

从珠三角到粤港澳大湾区,南方成为令人瞩目的试验场;从宗族村落到设计之都,黄边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不断破壁。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里,新城开发、旧城更新及乡村改造是最为日常的主题,规划、建筑、交通、环境、人群、个体缠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急速城市化进程下最常见的景观更替和常民之问。2021年“城市实验室”项目将就此发起不同创作界域与身体经验的交织实验,将人之异化与共生置入城市发展与想象的关键因素。亦借由艺术,使有关城市与人的发现和思考落于日常。

大湾区关键词研究

策划:媒介实验室x许煜

在过去的几十载,随著技术发展以及其高度产业化,我们来到了今天一个全球化以及单一的技术想像,在都巿化上,它曾被称之为“普适城市”;在艺术上,当代艺术市场。技术作为各种产业的推动力,逐渐地以效率与速度取代了地理性,同时也牺性了各种想像和实践。项目以“大湾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及想像的可能,关注技术与社会变革、社会转型的关系,以及对技术对社会的控制,推动在数字环境之下的虚拟现实、数字化社群、经济模式、创新、环境生态、技术伦理、媒体、科幻、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展示。该项目将在2021年中旬以数字出版、委任创作等方式陆续发布。

数字化未来

策划:媒介实验室

过去数十年间依靠着全球化的便利而建立起的美术馆和当代艺术系统面临着的系统性的革新,从策展、展览制作、展示、馆藏、空间和建筑、乃至员工配置也被重新审视,该如何想象和应对从艺术到日常生活的的数字化未来?由媒介实验室发起的“数字化未来”是一项朝向未来技术与艺术实验的长期计划,以推出播客、驻留和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讨论。播客“传送门”可以在苹果、喜马拉雅、小宇宙等播客平台收听,更新频率为每月中旬。驻留及工作坊系列敬请关注官方发布。

On Our Times数字期刊

编辑:蔡影茜、吴建儒,特约编辑:于渺,特约英文编辑:Andrew Maerkle,助理编辑:卞雨佳

On Our Times 第二期《亲密星图》关注泛亚洲区域中的图像、身体和思想的交流,这种关注既回溯至前殖民时代,也交织在太平洋战争、20世纪的民族主义、现代主义运动等不同的时间段和运动思潮之中。本次出版邀请学者、作家和艺术家来论述和重新设想“内亚”由来已久的由交汇、遭遇所的编织的密切关联。本期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关于亲密性的建构或虚构性批评:“内亚亲密性”批判性地审视了亚洲转型带来的社会网络和文化世界与战后、后殖民计划的谈判;“讲述者在路上”让文人替身份不确定的主体和移位的思想发声,挑战那些关于亚洲区域性的陈词滥调和固化的身份认同;“艺术性虚构”则融汇了种种表情,以构思脚本、田野笔记、视觉散文、声音样本、概念或阶段性作品等,探索数字平台的技术潜力。本期发布会及相关活动将于2021年1月发布,敬请关注。

< 返回

纪念黄小鹏

2024年4月25日

获悉艺术家黄小鹏于2020年10月7日在柏林去世的消息,我们深感悲伤并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黄小鹏(1960年生于山西)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黄先生于1992年在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他也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院士。他在广州创办了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并在2003年至2012年间担任广州美术学院第五工作室主任。其录像和公共装置作品主要探讨现代化语境下文化复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误译”问题,研究我们何以在“错位”的处境下诠释他者,以及这种想象与全球化的困境有何关系。作品亦尝试把语言和日常图像之间的关系推到极端,探索意义的边界,并质疑日常经验的“正确性”。

黄小鹏

在意外离世之前,黄小鹏与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密切合作,共同策划了一个名为“畏无所畏”的展览项目,将在2021年1月至5月进行。这个项目由黄小鹏发起, Dorothee Albrecht、Antje Majewski以及Stefan Rummel共同策划,旨在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呈现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恐惧。 项目计划分三章展开,并将来自柏林和广州的具有不同国际背景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

黄小鹏的逝世对他的家人、朋友、学生、同事,乃至整个艺术界而言,都是巨大而悲痛的损失。过去几十年来,他们都深受黄小鹏的影响。


黄小鹏的终身好友,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侯瀚如先生撰写了以下悼词。

小鵬,敲叩天門

侯瀚如

小鵬昨晚意外地,就像他一件作品的題目所說的,“敲叩天門”,不辭而別。此時我們的心情,用震驚和悲痛來形容,已經不足夠了。無語!

小鵬一世人闖蕩世界,四海為家,歷經滄桑。他從汕頭到廣州,從香港到倫敦,最後幾乎落戶柏林。他成家立業後又重頭再來。無論身在何處,他總是在某種過渡狀態中討生活。他時刻都要面對種種不同語言和語言背後的種種文化差異,在語言的互相翻譯中努力地尋求安身之處。正是這種永遠的索求給予了他回答生命中最重要的問題提供了既令人興奮又飄忽不定的靈感。而這個問題就是藝術。用他鍾愛的說法:藝術是個問題。他斷定,解決問題的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把種種語言翻來覆去地傳譯轉換,直到原意盡失,而露出“新意盎然”的可能性。搖滾樂MTV錄像帶和Google Translate 的“創造能力”在這當中給了他最好的素材和工具。最終,玩弄這種“後杜尚“的把戲,可以 “解構這些文本,並對時間和空間重新編碼,使之互相重新定義並不斷積澱延伸。當這些不同語境下獨立而互不相關的元素互相交叉和碰撞時,最後膨脹成一個整體的碎片,最終陷入語言的間隙並迷失在無窮無盡的意義傳遞之中。當所有翻譯都變成政治宣言,中西方情歌在新的語境中完全失去其原來的含義,就像我們這個荒謬時代的詩歌。”[1] 小鵬的所有作品,都是在為這個可以把“遠東Far East”變成“法·伊斯特”,把“遠西 Far West”變成“法·威斯特”的所謂後殖民、全球化和人工智能的“荒謬時代”製造更多的“荒謬”,以便讓造成這種萬劫不覆的“當代烏托邦”的我們落入更深的淵潭。在此深淵,畏懼害怕已經失去意義,唯有“兄弟爬山,各自努力”[2]。所以他在給正在策劃中的柏林展覽計劃尋找題目時,想到了“畏無所畏”[3]。相信昨晚他無意之中敲叩了天堂之門時,真是畏無所畏的。

2020年10月7日下午4時,羅馬

[1] 黃小鵬,敲叩天門(弗·羅姆·法·伊斯特·圖· 法·威斯特),“影像三角誌, 珠江三角洲的錄像藝術 (The D-Tale, Video Art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主編:侯瀚如,希蓓,時代藝術中心 Times Art Center, Berlin,柏林,Sternberg Press, 2018  P. 245 (英文 p.244)

[2] 小鵬有口皆碑的創新性教學,不僅鼓勵後進勇於實踐,更讓他們自由面對這個荒謬的世界,用想像和創意去掙扎著生活。

[3] 小鵬與我最後(10月2日)的WeChat對話。他說:“這次項目的中文名字‘問你驚未’似乎表達不出Fear, No Fear的含義,‘畏無所畏’是不是更好?”


Huang Xiaopeng, K.O.H.D. (from far east to far west)  
2014 -2016 , video, 120’, video still, courtesy of the artist.
This work was shown at Times Art Center Berlin’s inaugural exhibition, The D-Tale: Video Art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curated by Hou Hanru and Xi Bei.

< 返回

裁缝LÊ设计的口罩

2024年4月25日

柏林时代艺术中心 x 关于一个工人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荣幸地介绍最新的合作成果:由裁缝 Lê设计制作的口罩。 这些由裁缝Lê和他柏林的同事们制作的独创性口罩,是这位越南裔的德国裁缝与中法艺术家Kim Hou共同努力的成果。 为了完成她的艺术作品《关于一位工人》,Hou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与柏林时代艺术中心还有裁缝Lê进行了远程合作,纯手工制作了数百个口罩。裁缝Lê的口罩强调了越南裔德国移民社区对于柏林社会结构的重要性——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个体经营者和企业主。

裁缝Lê

“我不担心未来。 人们总是需要缝纫的。”

裁缝Lê出生于越南。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GDR)的最后一年,1988年,他来到了柏林。最初他在越南接受了工程师培训,拥有自己的餐厅,并且在食品部门和市场批发部工作了很多年。六年前,他在柏林的但泽大街(Danziger Strasse)开了一家很成功的裁缝店。 因为母亲是一位裁缝师,他从小就学习了剪裁的手艺。


关于一个工人

“ COVID-19持续不断地暴露着我们全球化系统的弱点。在我们的物质需求存在争议的这样一个时期,我们全球的人口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面对和珍视那些愿意继续为自己的领地及周围环境工的人们。”——Kim Hou


《关于一个工人》(ABOUT A WORKER) 是Kim Hou(创意总监)和保罗·鲍伦格(Paul Boulenger)于2017年成立的一家设计工作室,旨在培养制造工人成为设计师的能力。工人们接受了创意表达的引导之后,将把设计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他们的设计产品的灵感来自于他们对工业前景的展望和他们自己的故事。“关于一个工人”的诞生将工人、设计师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致力于转化他们的内在环境。Kim Hou2017年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of Eindhoven),《关于一个工人》是她的毕业设计作品:这是一个重新思考未来的设计工业的平台。Paul Boulenger于2017年加入了“关于一个工人”,他与Kim的艺术愿景相辅相成。保罗通过探索当前的工作条件专注于服装的生产方法。


Kim Hou介绍项目

< 返回

最新发布:南方以南

2024年4月25日

时代博物馆最近发布了它的第一期在线期刊《南方以南》。 它触发了对珠江三角洲加速发展状态——现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多方位的思考。珠江三角洲是衡量亚洲现代化进程的模板,也是和中国全球化的试验点。那里劳动力、 资本、身体、仪式、物体、图像和思想的流动揭示了南方地理和愿景之中无形的潜流。


 

< 返回

2020年5月30日重新开放

2024年4月25日

《周滔:冬北夏南》,装置效果图,©柏林时代艺术中心

柏林时代艺术中心很高兴于2020年5月30日重新开放,且调整了夏季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中午12点至晚7点。 我们也将周滔的个展《冬北夏南》延长至2020年8月1日。为确保安全健康的环境,我们请您提前在网上预约看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