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暂时的告别

2024年4月19日

亲爱的朋友和同仁 :

在这个社会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的历史性时刻,其影响已然或即将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刻,我们决定撤离目前位于柏林米特区的实体空间。时代艺术中心(柏林)[Times Art Center Berlin,简称TACB] 作为一个追求变革、创意互动与公众相聚的实验性平台,将继续探索更灵活、更多样的艺术生产方式。

我们诚挚感谢你们:我们的艺术家、合作伙伴和观众。在过去几年里,感谢你们珍贵的陪伴,感谢你们为我们众多富于挑战性的跨文化项目提供信息、知识和经验,使它们更加充实和丰富。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自2018年11月,以聚焦本机构的珠三角源质——即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多样性——的标志性大展“影像三角志”,为波茨坦大街第一个空间揭开序幕,以至日前艺术家黄炳的个展“耳屎”,迄今已组织和委任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个展和群展,以及线上和线下讲座、出版、放映等多元项目。这些展览和项目不仅实践并进一步拓展了柏林和欧洲、以至全世界关于多样性、跨文化交流及相互联结的理念和论述。

作为全球当代艺术实践和基于研究的学术对话平台,时代艺术中心(柏林)秉持不断推动和重新审视全球语境下对亚洲当代艺术认知的心愿,通过一系列群展持续进行积极而富有创新的探索。我们在现馆址布鲁嫩大街9号的空间举办的首展“非黑/非红/非黄/非女”(2019),以及跨学科研讨会“漂浮的群像”,为柏林观众带来了亚洲杰出女性艺术家的多元视角和迁徙历程。2020年标志着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开端,这个时期意味着不确定、不稳定、边界的重新定义、交流的可能性以及新的相聚方式。“自下而上的阅读”(2020)着眼于艺术家的档案实践,探索艺术家如何通过运用档案潜在的可能性,对复杂的当下现实进行全新解读。“畏无所畏”(2021)是我们迄今所举办最具挑战性的展览,分三个篇章,审视艺术家对当前不确定性和恐惧的新观点,以崭新视角探索了跨文化艺术交流和人之韧性所具有的庞大潜能;“远方,大海在歌唱”(2021)汇集展出了来自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艺术家,探讨移民叙事作为离散群体所代表的亲属关系与抗争系统的空间。

通过艺术家阚萱、周滔和黄炳的个展:“乱石赛跑”(2019)、“冬北夏南”(2020)、“耳屎”(2022),TACB提供了一个呈现中国当代杰出新锐和中生代艺术家的平台,不仅鼓励多样性的艺术实践,也致力于在柏林充满生机的文化生态中委约创作和展示新作品。

回首这段令人振奋的时光:我们携手众多艺术家、策展人和学者,架连国际艺术场景中多元多样的全球当代艺术实践,以进行深入的对话和富创造性的挑战与切磋。TACB也一直荣幸获得了本地国际艺术圈同侪和项目的多方支持, 并与柏林许多志同道合的艺术团体发展独立项目、进行合作。

尤其感谢我们的平行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发起并不懈支持TACB在柏林落地、成长,也感谢在广州同舟共济的同事,他们是TACB大家庭中最为重要的跨洲际成员。值此不确定的当下,我们将与广东时代美术馆生成更紧密的方式,继续尝试在数字和实体之间的多样性空间,探索更多有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跨越地理和物理的合作模式与互动实验,并期待有日重构时代艺术中心(柏林)的下一页篇章。

我们诚挚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时代艺术中心(柏林)鼎力支持的全球各艺术文化社群。暂时的告别,不过是另一种相见的开始!

希蓓(TACB艺术总监)和TACB全体团队

< 返回

时代艺术中心2022年度项目预告

2024年4月19日

黄炳:耳屎

策划人:侯瀚如

2022.3.4-2022.6.26

Wong Ping, Crumbling Earwax, 2022.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黄炳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古怪的艺术家之一。或许,这是因为他成长于一座非常古怪的城市,而这座名叫“香港”的城市正深陷于一个更加古怪、被称为“后殖民/新殖民”的转折时代;除此之外,还需要应急面对一个益发古怪、名称奇异的“新时代”, 它叫做“新冠/后新冠”。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古怪的地方,或许这就是所谓创新生态吧!

黄炳以多少私密的方式,通过隐藏的孔道从香港给我们捎来问候——他的耳朵如今与我们的耳朵交相连结。值此全球疫情的新时代,是否有个孔洞通往世界另一头,給我们带来一些新鲜空气?

我们不可自拔地爱上了黄炳······ 现在该是重新阅读马奎斯的《爱在瘟疫蔓延时》的时候了!


时代艺术中心夏季活动

2022.7

2022年7月,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将为您呈现精彩的夏季系列项目。敬请期待更多信息!


三个争议的场域——漫长的九十年代及其寓言

策展人:蔡影茜、于渺

2022.9.-2022.12.

Huang Yongping’s work on China Avant-garde,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1993.

项目尝试聚焦1990年代发生的三个展览,将其中交织的故事、作品、城市和思想,重新放置于它们跨国巡回的图谱和场域当中,聆听和审视冷战结束后漫长的九十年代中,欧洲和亚洲的多频共振。这三个展览分别是:1993年首展于柏林世界文化宫的“中国前卫艺术”及其系列巡展——这系列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当代艺术;1998年于伯恩女性美术馆举办的“半边天”——该展览是德国机构针对1996年在伯恩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展览中一个女性艺术家也没有的情况而发起的;1997年至2000年在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不同城市(维也纳、波尔多、纽约、弗雷登斯堡自治市、伦敦和曼谷)展出的“运动中的城市”——这一标志性的国际项目记录了加速全球化的亚洲城市及其文化激流。这些展览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关键事件,也是跨国交流和建设性争议产生的场域。社会过程、艺术项目、文化代理人、机构立场和城市空间的合力,共同塑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典范、亚洲艺术市场的崛起、东西二元意识形态的固化,以及新的有关性别、民族和城市身份等回荡于千禧年后的当代寓言。


出版项目:《大尾象工作组》(暂定名)

Big Tail Elephants Working Group, photograph.

本书旨在通过绝大多数未发表过的档案史料(艺术家手稿、作品草图、与策展人通信、小组讨论)以及九十年代展览的历史性照片,追溯以广州为基地的“大尾象工作组”从1991年至2003年这段独特的历史。“大尾象工作组”于1990年底由陈劭雄(1962-2016)、梁钜辉(1959-2006)和林一林(1964-)创立,徐坦(1957-)于一年后加入,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间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和中国的实验艺术先驱。“大尾象工作组”不论其成立和发展,包括其运作,皆创造性地体现了近代中国活力十足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珠三角地区社会、文化、经济,甚至政治转型的独特模式—以一种高度原创性和激动人心的方式介入全球经济、文化和地缘政治秩序重新组构的过程。“大尾象工作组”最后一次以集体方式展出是在2003年广州三年展。随着2006年梁钜辉过世,2016年陈劭雄离开人世,以及林一林移居纽约,其实践与活动根植于珠三角语境的“大尾象工作组”已不复存在,但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本书由罗马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艺术总监侯瀚如和独立艺术写作者余小蕙主编,首次全面阐述”大尾象工作组”在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语境中具影响力的实践。本书同时邀请对”大尾象”有独特洞见的作者撰文,包括侯瀚如、陈侗(博尔赫斯书店和录像局创办人)、胡昉(维他命艺术空间联合创办人)、蔡影茜(广东时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和翁子健(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资深研究员)。


< 返回

“畏无所畏”展览于2021年5月19日重新向公众开放

2024年4月19日

Franziska Hünig, INSTALL_21_02, acrylic on advertising banners, construction fence, scaffolding, 2021.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gst, keine Angst, Installation view at Times Art Center, 2021. Foto: Jens Ziehe, Berlin.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于2021年5月19日重新向公众开放,当前进行的展览是“畏无所畏”的第二篇章“恐慌——惊惧时刻”。

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六,下午12点至7点。

为了保证安全及健康的参观环境,请您提前预约,并遵照我们当前的参观须知: www.timesartcenter.org/zh-hans/参观/